AI 太強 有望攬下量子運算部分功能?

量子運算設備。 美聯社

人工智慧(AI)的急速發展,讓科技業目瞪口呆,也讓另一個有望顛覆世界的新科技—量子運算,顯得黯然失色。

兩名AI權威表示,量子運算可能比該業界人士宣稱的更遙遠、重要性也更小。這番言論讓難以擺脫的老問題再次浮上臺面,那就是對於據稱能改變世界的科技,在尚未有實用價值之前,如何區分是炒作或是現實?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初預測,實用的量子電腦20年後纔會現身,時間之久遠超過量子業界的說法,一度重創相關公司股價。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的發言,外界反應雖然沒那麼激烈,但重要性也許更非同小可。哈薩比斯認爲,許多被認爲只有量子電腦才能處理的任務,其實AI也能辦到。

外界對量子運算的一大期望是能模擬分子活動,精細程度爲傳統電腦無法企及,可望促成新的製藥或電池技術。但哈薩比斯表示,當前電腦AI已證明善於模擬複雜系統,或許有辦法處理此類作業。

量子業界旋即對此做出迴應,Google量子部門主管奈文( Hartmut Neven)說,他有信心唯有量子電腦才能進行的現實世界應用,會在五年內問世。不過是何種形式仍不清楚。

AI強敵壓境,量子運算黯然失色。路透

Google大舉押寶能夠容錯的大型量子電腦,效能遠勝傳統電腦。去年底該公司展示新技術,可以克服量子位元(qubit)內在不穩定性所造成的錯誤雜訊,朝擴展量子運算、以打造實用系統邁出重要步伐。

量子業界近來冀望於「嘈雜中型量子」(NISQ)系統,NISQ只能處理較短的量子運算,之後會被雜訊淹沒,但也許仍有用途。Google在自然期刊上發佈文章,提出能讓NISQ量子模擬更實用的新技術。可是NISQ支持者多年來持續宣稱,快要出現技術突破,他們需要展示能以這種技術,處理傳統電腦無法應付的任務,才能破除疑慮。

另一方面,AI的快速發展,也替量子運算開闢了新用途。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宣佈,要用量子設備生成額外資料,用來訓練AI的大型語言模型。該公司執行長哈斯拉(Raj Hazra)說,用量子電腦在分子層面模擬自然,能產生無法以其他方生成的資料。企業若想訓練AI模型研發新藥或開發新材質,這可能極有價值。

隨着AI和量子運算持續演進,兩者界線不斷改變,兩種科技似乎可以相輔相成,各自執行最適合的運算工作。AI進展迅猛,但量子運算還是承諾多於現實,兩者如何會結合,依舊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