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工作助力,印度老虎數量實現翻倍!
雖說城市化和人口數量都在快速增長,可現在世界上大概有四分之三的老虎都生活在印度呢。
根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從2010年到2022年,印度的老虎數量從估計的1706只增加到近3700只,增長了一倍多。
老虎數量狀況能得到改善,是因爲有保護和環境保護措施,這些措施能讓老虎免遭棲息地喪失和偷獵的威脅。
研究人員認爲,這爲世界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保護項目提供了重要經驗。
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所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主要作者亞德文德拉德夫·維克拉姆辛·賈拉(Yadvendradev Vikramsinh Jhala)表示:‘建立無人保護區後,老虎就能建立繁殖種羣,然後從這裡擴散到多用途森林裡棲息。’
2010 - 2022年期間,印度的老虎棲息地每年增長30%,差不多就是1131平方英里(2929平方公里)。
老虎如今分佈在印度53359平方英里(138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片區域的面積跟英格蘭差不多大。
印度的環保人士每四年對老虎棲息地進行一次調查——監測老虎的分佈情況、它們的獵物以及優質棲息地。
老虎在受保護且獵物豐富的地區茁壯成長,但也適應了與近6000萬人口共享的土地,這些人生活在老虎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之外的農業社區和定居點。
研究發現,只有四分之一的老虎種羣區域獵物豐富且受到保護。近一半的老虎棲息地與大約6000萬人共享。
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拉維·切拉姆(Ravi Chellam)表示,人類和老虎共享土地對老虎種羣未來的穩定至關重要。
切拉姆說:“人們已經接受大型貓類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能夠生存甚至繁衍。雖然存在挑戰,但在很大程度上,人們看到了包括老虎在內的功能性生態系統的內在價值。”
在印度,每年有56人死於老虎襲擊。但與其他死因相比,這一數字很小(每年有15萬印度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
賈拉(Jhala)表示,在老虎和人類共享的土地上實現共存的最佳模式需要做到三點:通過共享收入、開展生態旅遊和提供補償,讓當地社區從與大型食肉動物共存中獲利;將有問題和容易引發衝突的動物從人類居住區域移走;做出改變,例如拆除露天廁所,確保人們在林區結伴而行,提供適當的照明和住房,以及爲牲畜提供安全的畜舍。
印度班加羅爾Carnassials Global的生態學家阿爾瓊·戈帕拉斯瓦米(Arjun Gopalaswamy)十年來一直在監測老虎種羣數量。他說,這項研究的發現與其他表明近年來老虎自然棲息地已經縮小的數據相矛盾。
“早前的報告顯示,老虎的分佈區域大幅縮小——在2006年至2018年間縮小了1萬至5萬平方公里,”戈帕拉斯瓦米對德國之聲(DW)表示。
“要確切地講清楚過去20年裡印度全國的老虎數量是增是減還是保持穩定,這可不容易。”
老虎數量的減少是數百年來老虎被獵殺和棲息地被破壞這一趨勢的一部分,這一趨勢始於旨在清除食肉動物的殖民懸賞計劃。
戈帕拉斯瓦米說,調查結果不一致,導致了實地行動相互矛盾。
“例如,雖然《科學》雜誌上的論文顯示老虎正在往印度的新棲息地擴張,但管理人員卻以應對隔離爲藉口,積極地在保護區之間遷移老虎。”
戈帕拉斯瓦米表示,爲了採取(點擊查看)更明確的保護行動,需要收集老虎種羣和棲息地數據的更科學嚴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