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知識的知識,怎麼才能學會?

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記憶的組塊是5-9個模塊,說的簡單一點,能夠說一次把手機號碼記下來的人,記憶力肯定沒有問題。工作記憶只有1分鐘,如果此刻你把電話撥出去了,但是你沒有把電話保存下來,你下週的時候再想撥打這個電話,你想起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那我們現在來看看,如果是學習知識呢?合上課本,作業、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經過五次複習,知識就能夠熟記在你腦子裡了嗎?成績告訴你了。

中考、高考,經過長達一年的總複習,畢業了,背過的單詞、古詩、公式、文言文,你還能想起多少呢?比如《岳陽樓記》、《勸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前一句,和“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後一句是什麼?

可是,如果你學會了騎自行車,如果你學會了游泳,如果你學了某項操作技能,你需要複習嗎?學會了不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嗎?

可是,這些跟學習有關係嗎?有。只要能考試、考證的東西,其中就包含了一項或多項技能,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考過了才能拿教師資格證。

對於小學生來說,寫作是一項技能,寫作技能怎麼形成呢?我們以寫看圖寫話爲例:1.示範寫一篇看圖寫話的具體步驟:觀察圖片找要素—>概括事件明思路—>提供填空習語句—>學習例文添文采)2.多寫多練,形成肌肉記憶。如果孩子能夠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他們就能夠藉助AI寫作工具原地起飛了。

同理,數學的計算、英語的聽、說、讀、寫、物化生的實驗、……學會了學習,學什麼都跟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