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聊天機器人到智能玩具:人工智能正在中國蓬勃發展

3月12日消息, 中國正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成爲全球科技強國。以DeepSeek爲代表的本土人工智能公司已取得顯著成就,展示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力。隨着政府投資和教育系統的支持,人工智能在中國的應用迅速擴展,從教育機器人到智能玩具等產品層出不窮。

八歲的包宇雙手托腮,對着棋局喃喃自語,試圖擊敗這個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人。不過這裡並非人工智能展廳或實驗室——這個機器人就住在北京某公寓的茶几上,與田小米朝夕相伴。

機器人到家的首夜,包宇就摟着新夥伴入睡。雖然還沒正式取名,但他已將其視爲朋友。"它就像我的小老師兼玩伴",男孩邊向媽媽演示棋盤上的戰術構思邊說。

話音剛落,機器人突然插話:"恭喜獲勝!"屏幕上的圓眼睛撲閃着,邊整理棋子邊用普通話補充:"我已見識你的實力,下次定會進步。"

中國正通過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力圖在2030年前成爲全球科技強國。今年1月份引起全球關注的突破性中文聊天機器人DeepSeek,只是這一雄心的初步展現。

大量資金正涌入尋求更多資本的人工智能企業,推動了國內競爭。中國目前有4500多家企業在開發和銷售人工智能產品,北京的學校計劃在今年起爲中小學生開設人工智能課程,而大學也增加了人工智能專業學生的錄取名額。

包宇的媽媽閆雪說:“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將與人工智能共存!孩子們應該儘早瞭解它。我們不應該排斥它。”

閆雪很想讓兒子學習國際象棋和圍棋等棋類遊戲,而這個機器人兩項技能都能勝任,這讓她覺得800美元花得物有所值。機器人開發者們還計劃增加語言學習功能。

或許這正是中國政府在2017年宣稱人工智能將成爲國家發展“主要驅動力”時所期望的情景。儘管中國面臨着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但正大力押注於人工智能。

中國政府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資10萬億元,力圖在與美國的先進科技競爭中佔得先機。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再次爲人工智能行業注入資金支持。1月份,中國剛成立了規模600億元的人工智能投資基金,而就在幾天前,美國進一步收緊了先進芯片的出口管制,並將更多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

然而,DeepSeek的成功已經證明,中國企業能夠克服這些障礙。這讓硅谷和行業專家感到震驚,他們沒想到中國會如此迅速地迎頭趕上。

羣龍競逐

湯米·唐(Tommy Tang)在過去六個月參加各類賽事推廣公司棋類機器人時,已對這類反應習以爲常。

包宇使用的機器人同屬商湯科技旗下“元蘿蔔SenseRobot”系列,該產品具備多級難度設置——2022年央視曾報道其高階版本擊敗國際象棋特級大師。

“家長先問價格,再問我產地,”湯米·唐笑道,“他們默認來自歐美,當聽到‘中國製造’時,總會陷入一兩秒的沉默。”

商湯科技已售出逾10萬臺機器人,並與美國大型連鎖超市Costco達成供貨協議。湯米·唐說,海外客戶常對“中國智造”標籤感到意外。

中國工程奇蹟的核心密碼在於青年人才。2020年,中國有超過350萬名學生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位,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也很重視這一優勢。中國領導人表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自20世紀70年代末向世界開放經濟以來,中國一直在“積累人才和技術”。上海鯨魚機器人公司副總裁呂佩章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擁有許多工程師,而且他們都很勤奮。”

在他身後的展臺上,由彩色積木組裝的恐龍正被七歲兒童通過手機編程喚醒。

鯨魚機器人公司正在開發玩具,以幫助三歲及以上的兒童學習編程。每套積木都有一本編程手冊,孩子們可以根據手冊進行創作,選擇自己想要建造的模型並學習如何操作。最便宜的玩具售價約40美元。

“其他國家也有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但當談到競爭力和智能硬件時,中國做得更好,”呂佩章強調。

DeepSeek的成功使其CEO樑文鋒成爲行業標杆人物,呂佩章補充道:“這相當於爲中國AI產業創造了百億級別的品牌價值。它讓公衆知道,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它確實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它激發了公衆的好奇心。”

如今,包括DeepSeek在內的六家本土人工智能公司被互聯網稱爲杭州“六小龍”,其餘五家分別爲宇樹科技(仿生機器人)、雲深處(智能機器人)、強腦科技(腦機接口)、遊戲科學(元宇宙)及羣核科技(芯片設計)。其中一些公司參加了最近在上海舉行的一場人工智能博覽會,展示了他們取得的最新進展,從搜救機器人到能翻跟頭的犬型機器人應有盡有。

在一個熱鬧的展廳裡,兩隊人形機器人分別穿着紅色和藍色球衣進行了一場足球比賽。當機器人發生碰撞時,它們會摔倒,其中一個甚至被人類操作員用擔架擡出了球場,這位操作員顯然想延續這場玩笑。

在DeepSeek之後,開發者們之間的興奮之情難以掩飾。“DeepSeek意味着世界知道了我們的存在,”26歲的工程師俞靜吉說道。

追趕模式

然而隨着世界逐漸瞭解中國AI潛力,擔憂也隨之而來——人工智能正使中國政府得以掌握用戶信息。AI渴求數據——數據越多越智能。中國擁有約10億手機用戶,相較美國僅4億餘,確實佔據優勢。

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的許多專家認爲,中國政府可以訪問DeepSeek、小紅書或TikTok等中國應用程序收集的數據。然而,包括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內的中國公司表示,有相關法律保護私營公司和個人數據。儘管如此,正是對TikTok美國用戶數據可能流向中國政府的猜疑,促使華盛頓封禁這款現象級應用。

當隱私憂慮碰撞國家安全挑戰,同樣恐慌蔓延至DeepSeek。韓國禁止用戶下載DeepSeek,而澳大利亞則禁止在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這款應用。中國公司意識到了這些敏感問題,湯米·唐表示:“保護隱私是我們的紅線”。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中國政府也意識到,這將成爲其爭奪AI全球領導地位的挑戰。

中國官媒的一篇評論指出:“DeepSeek的迅速崛起引發了一些西方人的敵視反應,中國人工智能模型的發展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但中國AI企業未因此卻步。相反,它們篤定,低成本創新將帶來絕對優勢——DeepSeek宣稱能以ChatGPT零頭成本實現比肩效果,曾震動整個AI界。因此,工程挑戰在於如何以更少的成本製造更多的產品。

“這是我們的‘不可能的任務’,”湯米·唐說。他所在的公司發現,移動棋子的機械臂製造成本極高,導致終端價格達4萬美元。因此,他們嘗試使用人工智能來幫助工程師完成工作並改進製造過程,這已經將成本降低到了1000美元。他說:“這就是創新,人工工程現在已經融入到了製造過程中。”

隨着中國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或將引發深遠影響,媒體已經展示了滿是人形機器人的工廠。今年1月,中國政府表示,將推動發展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應對加速老齡化社會。

中國領導人一再宣稱“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個關鍵目標,這意味着中國希望研發自己的先進芯片,以應對美國出口限制可能對這些計劃造成的阻礙。他們深知,這是一場漫長的競賽,DeepSeek的崛起不應成爲“人工智能勝利”的時刻,因爲中國仍處於“追趕模式”。

中國正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先進技術方面投入巨資,爲一場希望中國最終能贏得的馬拉松比賽做準備。(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