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金流大搬風!海外曝險洗牌 澳日上位、大陸跌出前三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底國銀前五大海外曝險國大洗牌,美國穩坐首位,澳洲、日本首度擠入前三,大陸則從「萬年老二」跌到老四。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銀海外金流大搬風。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底國銀前五大海外曝險國大洗牌,美國穩坐首位,澳洲、日本首度擠入前三,大陸則從「萬年老二」跌到老四,顯示國銀已快速「去中化」,資金轉向投入澳洲、日本懷抱。

銀行圈指出,2018年中美貿易戰、2019年美國圍堵大陸科技發展,到2020年全球疫情,大陸封城等一連串事件,都讓國際產業鏈加速外移,轉往澳洲及日本,今年則前赴印度,國銀跟着企業走,自然推升澳、日、印曝險量。

對等關稅恐將重組國際供應鏈 一分爲二

2025年美國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將再度讓國際供應鏈重組。法人認爲,中美兩國持續對抗,恐導致全球出現兩套供應鏈,一套是「美國隊」,另一套是「大陸隊」,而臺灣科技廠商在「去中化」與「前進美國」下,將在全球供應鏈扮演更吃重角色。

那麼,對銀行影響是甚麼?一家行庫主管說,中長期而言,企業爲因應高關稅,不得不評估前往美國設廠的可行性,預期將造成全球供應鏈大洗牌,有機會引發另一波資本支出商機,推升銀行授信動能。

但伴隨的風險是,川普政府提高進口商品關稅,導致全球供應鏈變化,也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影響相關企業獲利,衝擊融資能力。

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4年底整體國銀海外曝險量約14兆元,前五大排名是美國、澳洲、日本、大陸與香港,與2023年底相較,澳、日排名均前進一名,擠掉大陸,大陸從第二大退居老四。

國銀最大曝險國仍爲美國 陸、港曝險則下滑

國銀第一大曝險國仍是美國,曝險量3兆8,889億元,年增5,654億元或17%,第二大曝險國是澳洲,曝險量首度衝破兆元達1兆479億元,年增1,311億元或14%,第三大是日本,曝險量9,125億元,年增1,237億元或15.7%。

陸港曝險則反轉下降。對陸、港曝險各降到8,539億元和7,670億元,年各減11%和2%,較2022年還有逾兆元曝險量,顯示國銀對大陸市場縮手態勢鮮明。

第六到第十曝險量排名,是南韓、法國、英國、新加坡與印度,與2023年底相較,法、英國排名往前,新加坡則略降,另一亮眼的是,印度市場首度擠入前十大。前十大總曝險量是10兆2,589億元,除陸、港、新加坡外,其餘七大市場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