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員|部分地區提前還房貸受限;證監會升級基金託管監管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指導意見,強化資管公司監管與服務質效】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關於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 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明確聚焦不良資產處置、房地產紓困等核心業務,探索輕資產與科技賦能模式;強化風險隔離、資產負債管理及流動性安全;完善監管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穿透式監管,嚴查違法違規行爲,推進監管聯動。通過強監管促轉型,推動資管公司化解金融與實體經濟風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證監會升級基金託管監管:商業銀行淨資產門檻提至500億】

爲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證監會修訂《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強化託管業務監管。新規明確"嚴把准入、聚焦主業、壓實責任"原則,重點提升行業風險抵禦能力。修訂後條款增至61條,核心要求包括:商業銀行淨資產不低於500億元,證券公司不低於300億元;託管部門需配備50%以上持證人員,核心崗位需2年以上經驗者;強化風險隔離,禁止託管業務與其他業務混同。

針對"託而不管"亂象,新規細化託管人履職標準,要求以獨立第三方數據爲基礎進行監督,明確私募基金"一託到底"責任,增設特別風險揭示義務。同時完善退出機制,對取得資格後兩年月均託管資產低於50億元的機構取消資質。配套措施還包括擴大風險準備金適用範圍,要求重大異常情況當日雙渠道報告,確保投資者權益保護。此次修訂旨在通過制度優化,推動基金託管行業高質量發展。

【央行披露3月金融數據:M2同比增長7% 社融人民幣貸款雙超預期】

中國央行公佈3月金融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符合預期;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6%,顯著超出0.3%的預期。3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89萬億元,同比多增1.0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遠超3萬億元預期,同比多增6400億元。一季度累計社融增量達15.18萬億元,同比多增2.37萬億元,其中政府債券淨融資3.87萬億元貢獻顯著。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加5.58萬億元,佔比超60%;住戶存款一季度激增9.22萬億元,反映預防性儲蓄需求。M2-M1剪刀差收窄至5.4個百分點,資金活化跡象顯現。同業拆借與質押式回購利率均較上月下行,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政府債券融資強勁增長,疊加信貸投放加碼,顯示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穩增長。

【信託新規徵求意見:四箭齊發促行業高質量發展】

4月1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就新修訂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新規聚焦四大核心方向:一促信託迴歸本源業務,明確限定資產服務、資產管理及公益慈善信託三大板塊,嚴禁剛性兌付;二強公司治理,要求加強黨建引領,規範股東行爲及關聯交易,建立長效考覈激勵機制;三築風險防火牆,推動建立覆蓋信託全流程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細化文件合規、風險揭示等十餘項操作規範;四嚴監管約束,大幅提高最低註冊資本要求,強化資本撥備管理,落實分級分類監管及風險處置機制。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修訂旨在構建信託行業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倒逼信託公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意識,加速向本源業務轉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新規通過制度約束與正向激勵並重,有望重塑行業生態,推動信託業向專業化、規範化方向邁進。

【房貸提前還款受限,銀行住房按揭業務縮水與利率壓力】

近期,多地購房者反映部分銀行對提前還貸設置金額、次數及線上渠道限制。有媒體報道稱,此現象系局部網點因業務量激增採取的臨時措施,未全國推行。背後折射房貸業務困境:2024年六大國有銀行住房貸款餘額合計減少6211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普遍上升,疊加居民降負債需求激增,銀行面臨利息收入縮水與資金再投資壓力。業內人士分析,銀行通過調整政策優化房貸業務節奏,平衡考覈指標。專家建議,應推廣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延長還款期限等政策,實質性降低月供壓力。業內人士指出,國家層面支持合理提前還款,但需統一銀行操作口徑以穩定預期,避免市場過度解讀。未來,政策端與金融端需協同發力,疏解房貸市場結構性矛盾。

【兩部門:在銀行信貸等業務領域開展審計報告批量查驗試點工作】

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在銀行信貸等業務領域開展審計報告批量查驗試點工作的通知。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系統基礎建設情況、審計報告查驗工作需求,確定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信貸業務和其他業務實際情況,可選擇3—5傢俱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級分行(包含其下屬全部支行)開展試點。試點具體區域由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行確定。

【城商行業績分化:重慶銀行不良率居首,上海銀行增速承壓】

據已披露的財報顯示,8家上市城商行業績分化顯著。江蘇銀行營收、淨利潤穩居首位,分別突破800億、300億;南京銀行營收增速11.3%居首,杭州銀行淨利潤增速18.1%領跑。重慶銀行營收、淨利潤增速雙墊底(3.5%、3.8%),上海銀行淨利潤增速4.5%倒數第二。

資產質量方面,重慶銀行不良率1.25%居首,上海銀行1.18%次之,長三角銀行不良率普遍低於1%。撥備覆蓋率分化明顯,重慶銀行245.08%最低,上海銀行269.81%倒數第二,其餘6家均高於300%。

業績驅動呈現區域差異:寧波銀行利息淨收入逆勢增長17.3%,重慶銀行則依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暴增115.7%,但個人業務利潤承壓明顯。資產擴張方面,上海銀行總資產增速僅4.6%墊底,江蘇銀行增速16.1%居首。長三角銀行整體表現優於成渝經濟區,需關注資產質量壓力對區域銀行發展的持續影響。

【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原黨委委員林鵬接受審查調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4月11日通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山東省紀委監委消息: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林鵬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副行長任上被查】

成立僅一年的四川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再曝高管違紀事件。近日,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四川省紀委監委調查,其履歷顯示長期深耕四川農信系統,曾任涼山農商行董事長、省聯社副主任。值得關注的是,該行前身四川省聯社已有多位高管“落馬”,包括原副主任楊超、劉興明等,多涉貸款腐敗及違規放貸問題。作爲西部首家省級農商聯合銀行,該行2024年1月掛牌,註冊資本220億元,資產規模達2.4萬億元,居全省銀行業首位。然而成立一年內即現高管落馬,暴露內控漏洞。該行近期正推進股權改革,計劃形成“省投市、市投縣”結構,但高管層頻繁震盪引發合規隱憂。

【重慶銀行一季度營收淨利雙增超5% 資產規模突破9300億元】

重慶銀行發佈了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其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分別增長5.30%和5.43%,同時資產總額、貸款總額及存款總額均有所增長。該銀行還強調了其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重大項目上的努力,並通過多種方式增強了股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