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藝鵬:中國有萬千優秀的寵物醫生那就讓我來做野獸醫吧
金藝鵬(左三)親自操刀,應用超聲乳化儀吸除術成功治療患有白內障的野生高齡雪豹凌寒,這在世界上屬於首例 年輕時的金藝鵬爲野生大熊貓一貓做檢查 金藝鵬(左一)檢查幼年大熊貓情況 金藝鵬(右一)將救治康復的荒漠貓黃太急放歸
六一兒童節那天,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院長金藝鵬教授在視頻平臺上與西寧野生動物園聯合創作了短視頻,爲剛剛救治成功、處在恢復期的雪豹幼崽凌小蟄送去祝福寄語。從今年3月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被發現至今,凌小蟄一直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當時,金藝鵬團隊第一時間就到了西寧,全程參與凌小蟄的救治。
從奄奄一息到如今能吃能睡,兩三個月的時間裡,這隻掛了金藝鵬“專家號”的幼年雪豹逐漸恢復了生機。事實上,掛過金教授“專家號”的野生動物遠不止凌小蟄,金藝鵬更爲人熟知的是對於大熊貓的救治工作。據金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大熊貓總數是2400多隻,他參與或主要治療過的大熊貓就達到300多隻,約佔總數的1/8。丫丫、萌二、一貓等“網紅”大熊貓,都上過金教授的患者名單。
從西寧回京後,金藝鵬在忙碌工作之餘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分享他的野生動物救治故事。從業近30年,他早已與野生動物之間產生了深刻的情感牽絆,聊到動情處,這位身經百戰的金牌“野獸醫”,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工作上的“六邊形戰士”
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金藝鵬是個名副其實的“六邊形戰士”。
目前,金教授的日常工作有教學、科研、臨牀、行政以及社會服務五大項,同時還要在農大動物醫院出診、做手術,製作課件教材等。
因爲從小就喜歡動物,1997年,北京孩子金藝鵬考入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主修臨牀獸醫專業,200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之後,他又在美國田納西大學訪學,開始給虎、豹、熊等野生動物治病,就此接觸到野生動物救治領域,研究強項包括動物的眼部、牙齒、口腔、鼻腔的疑難雜症。但在實際的動物救治和寵物醫療中,無法將學科分得過細,他只能自己當什麼病都得治的“動物全科醫生”。
金藝鵬的上一次“出圈”,就是救治“西直門三太子”之一的大熊貓萌二。萌二的眼周褪色問題讓“貓粉”十分揪心,於是北京動物園聯繫到他。觀察診斷後,金藝鵬認爲萌二的眼圈褪色大概率不是蟎蟲眼導致的,而是受到過敏體質影響,於是聯合園方調整萌二的用藥方案和護理方式。萌二的眼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烏黑,重回顏值巔峰。
此外,丫丫回國後的健康管理,金藝鵬也參與了方案制定。除了大熊貓救治,從2017年開始,金藝鵬與西寧野生動物園合作從事雪豹救治工作,至今已有8年,救治案例有三四十例,成功率很高。
金藝鵬團隊還曾多次前往青海、四川南充等地,救治過雪豹、黑熊、荒漠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甚至還曾爲海豹、海豚等海洋生物提供醫療援助。2019年11月,金藝鵬親自操刀,應用超聲乳化儀吸除術成功治療患有白內障的野生高齡雪豹凌寒,這在中國國內乃至世界均爲首例,意義重大,引得國內外媒體關注和報道。
野生雪豹凌不服的高難度“整形手術”也是金藝鵬團隊完成的。2022年12月1日,跟犛牛幹架面部嚴重受損的凌不服在青海玉樹囊謙縣被救護,金藝鵬對它的面部進行了三次修復手術,不僅挽救了顏值,恢復了眼瞼和鼻腔功能,還給它的牙齒做了根管治療。
可以說,如今提到現代化野生動物醫療救治團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金藝鵬教授團隊。
野外救治危重大熊貓案例中的“奇蹟”
做野外救治這麼多年,金藝鵬也曾有過迷茫和自我懷疑。
2014年陝西暴發犬瘟熱,導致5只大熊貓死亡。但其實在這場犬瘟熱疫情中,金藝鵬團隊成功挽救了20多隻大熊貓的生命。這本是個令人欣慰的結果,但金藝鵬還是不由自主覺得身心俱疲。
他也親身經歷過野外救治老年危重大熊貓時,因醫療條件不足而導致搶救無效的情況。好在鼓舞和收穫總會命運般地出現,2020年12月7日,一隻14歲的雌性大熊貓在佛坪自然保護區三官廟區域附近被發現。它身體極度消瘦,體重僅有59公斤,肩胛處有高度化膿性潰爛創口,骨骼外露,出現嚴重伴隨症狀。保護區管理局聯合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及金藝鵬教授團隊,攜帶醫療器械、藥品快速到達現場實施搶救。
“正常的雌性熊貓體重應該在110公斤,但它只有正常體重的一半,”金藝鵬還能回想起初見這隻大熊貓時的緊急情景,“它受傷部位表面看是結痂,但用手一壓,下面就會流出大量膿汁,現場離很遠就能聞到惡臭味。”當時這隻熊貓已經處於昏迷休克狀態,傷口足足有一個盆口大,創面達到18×22釐米。
大雪封山、交通不便,這不會阻止金藝鵬救治野生動物的腳步,他做了充足的準備,“我們帶了足夠多的設備,做了非常詳細的檢查,包括超聲檢查、血液學分析等,最後證實它是由於肩部外傷引發敗血症。”爲了避免在清創過程中讓大熊貓感覺過於疼痛,金藝鵬團隊對它進行了局部麻醉,使用了全身鎮靜和抗病毒藥物。經過外傷處理和全身的抗感染治療,這隻大熊貓狀況明顯好轉。
“它很爭氣,恢復了意識,站了起來,甚至表現出很飢餓的狀態。”團隊餵它吃了蘋果、蜂蜜、牛奶以增強體質。金藝鵬回憶:“它特別喜歡吃蜂蜜,當地人把蜂蜜叫蜂糖,我們想讓它以後活得甜一點,所以起名糖糖。雖然在後續報道中改成唐唐,但是這個美好祝願的內涵不會變。”
經過42天的貼身呵護,唐唐的傷口越來越小,最終痊癒。“這是個奇蹟。”金藝鵬感嘆,這稱得上是我國野外救治危重大熊貓案例中的成功典範。
唐唐的後續治療和康復是在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進行的。5個多月後,它的體重增加了24公斤。這也意味着離別的日子近了。
“落在它背上的蝴蝶是個好的預示”
縱有萬般不捨,這一天還是來了。
放歸地選擇了發現唐唐的原地點。“那裡往下是背陰的河溝,周圍的竹筍長得特別好,既有水源,也有食物,對於傷愈放歸的動物非常理想。”金藝鵬說。
放歸日期定在2021年5月20日,這是金藝鵬特意挑選的,不僅因爲它有浪漫色彩,更因爲這時節竹筍非常旺盛。
金藝鵬親自駕車帶着唐唐從西安出發,駛向佛坪自然保護區,“我拉着唐唐走在108國道上,走了一路,它就睡了一路。但一進保護區的門,它就醒了,東聞西聞,彷彿聞到熟悉的味道。”
三個多小時後,團隊抵達目的地,起初大家擔憂唐唐可能會產生依賴不願迴歸山林。然而當籠子被打開,唐唐立刻展現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毫不猶豫朝熟悉的山林走去,彷彿從未離開過。大家安靜地目送唐唐消失在山林深處。
唐唐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金藝鵬卻在這一刻忍不住鼻酸。他還提到一個很特別的畫面:唐唐被搬下車的瞬間,有一隻蝴蝶落在它的背上,安安穩穩不願離去。“這一定是個好的預示。”
隨後的6個月,團隊繼續根據佩戴在唐唐身上的項圈監測它的狀況。“我的學生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每天上山找它,觀察它吃、喝、睡的情況,有沒有挨欺負,把它的糞便撿回來做分析化驗。”2021年11月底,唐唐身體情況一切正常,項圈自動脫落。
“這麼多年下來,重傷大熊貓的野外原地救助,不管成功率還是成熟度,我們都提升很多。”這讓金藝鵬對救治動物的信心更加堅定。
“希望我的學生把論文都寫在祖國大地上”
野外作業苦嗎?苦;值得嗎?當然值得。
金藝鵬很注重野生動物醫學研究的實踐臨牀經驗,對自己的碩士生、博士生,他的要求是“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有野外救治,他會盡量讓學生一起參與。多年來他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在沒有兼任行政工作時,金藝鵬一年大約有4個月待在各種保護區或救助機構,如今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能去野外,“基本我就把寒暑假全部用完了。”
金藝鵬落下不少病根,不僅因在高原劇烈奔跑引發氣胸,膝蓋軟組織也磨損十分嚴重,還曾經被蜱蟲咬中感染了萊姆病。
他的團隊成員身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傷口,大部分人還存在風溼問題,金藝鵬解釋說是冬天蹲守監測大熊貓時落下的。冬季是大熊貓疾病高發季,團隊經常會進山觀察。“熊貓不怕冷,經常趴在雪面上,但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非常難受。”
金藝鵬回憶救治唐唐時,他的三個博士生在山上救助站住了39天,每天給它處理外傷、輸液,外加砍竹子。爲了夜裡方便查看,他們守在圈舍旁邊,有宿舍也不住。山上沒有手機信號,食物依靠外界運輸,各類物資只能步行到最近的公路取用,需要走8公里。
金藝鵬則因爲需要回學校處理工作,只能往返於北京與佛坪自然保護區之間,平均每10天就要去一次。2020年11月中旬,氣胸發作剛做完手術的金藝鵬,還是堅持來到佛坪會診。因爲無法走路,他只能騎馬上下山。
“獸醫的責任不是打開籠門就不管了”
對野生動物下意識的牽掛,都化成金教授每一次奮不顧身的奔跑。
金藝鵬發佈過雪豹凌蟄的放歸畫面。這是我國首例雪豹救助放歸與科研監測相結合的案例,實現了動物醫學與生態保護學的緊密結合。
放歸地點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金藝鵬選擇了一個有水源和食物、附近有避寒山洞的區域。“獸醫的責任不是打開籠門就不管了,放歸初期,我們需要通過跟蹤動物的行走來判斷它是否有跛行。”如果有異常,就會及時將動物麻醉收回。那是2021年3月,金藝鵬的氣胸剛恢復,在海拔4100米的高度,看到凌蟄出籠,他還是忍不住拔開腿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追着凌蟄跑。“因爲凌蟄之前頭部被撞傷,有腦震盪,所以要跟隨到確認沒有異常才能放心。”每次遇到類似情況,金藝鵬都是這樣不顧身體地奔跑,似乎成了責任和本能。
其實,在專業上,金藝鵬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他的導師林德貴教授是中國寵物醫療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如果他想做寵物醫生,可以過得更輕鬆,甚至賺更多錢,但他卻選擇了野生動物醫學這條艱難的路。
“總需要有人完成,中國有萬千優秀的寵物醫生,但好的野生動物醫生也很需要。我有這個能力,就讓我來做吧,我的性格喜歡挑戰。”金藝鵬說。
當然,他深知,如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成績不是靠個人努力就能完成的,他一直感謝同行的堅守,強調同仁的貢獻。金藝鵬清楚,學科發展的關鍵是培養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野生動物醫學重點培育學科。
“每隔一段時間要去看看一貓才放心”
野生大熊貓的衰老是令人心痛卻無法避免的。
熟悉大熊貓的朋友對一貓一定不陌生,它是一隻生活在佛坪自然保護區的野生雄性大熊貓,不僅與人親近,還多次參加紀錄片拍攝,是紀錄片御用野生大熊貓出鏡演員。
一貓與金藝鵬相識於2008年,當時金藝鵬剛開始做野生動物救治研究,每年都要在佛坪待上幾個月。之所以叫一貓,因爲它是保護區內第一隻用於連續科研數據收集以及疫病數據的熊貓,爲我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作出過巨大貢獻。
那時候,金藝鵬去山裡的主要工作就是觀察它的吃喝拉撒,收集糞便、觀察尿液,時不時給一貓加個餐。“如果一貓的定位項圈沒電或需要更新,我就得負責麻醉,順便對它進行體檢。”一來二去,他們倆就熟悉起來,相處久了,一貓看到金藝鵬就會翻出肚皮,與他挨着並排坐下,露出微笑。金藝鵬還珍藏了許多與一貓的合照。
十幾年間,金藝鵬給一貓體檢過大大小小十幾次。“我與一貓的感情非常深厚,它喜歡打架,受過很多傷,如果沒有我這個‘貼身’醫生,它可能早就不在了。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看看它才放心。”
最近,金藝鵬又去佛坪給一貓做了體檢,它已經20歲,身體狀況讓人揪心。“野生動物老了覓食能力下降很多。”這讓金藝鵬十分關注野生老年大熊貓的現狀,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及佛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支持下,他啓動了野生老年大熊貓康養訓練項目。“我的設想是專門僱人,每天找到大熊貓固定喂竹子以外的食物,例如,窩窩頭、蘋果、胡蘿蔔、南瓜、奶粉和雞蛋,目前訓練還是挺成功的。”
金藝鵬還有更大的理想:“我希望能建立一支優秀、實力強大的野生動物醫療救助團體,未來擁有可以調配的無人機、直升機等設備,可以快速轉運並且救治動物。”金藝鵬的設想正在一步一步實現,他透露,我國專業的野生動物醫院正在籌建中,自己也參與了設計。
·記者手記·
見到金教授時,他剛與自己帶的研究生、博士生在農大圖書館的小會議室開完會。由於工作日太忙,他只能與我約在週末見面。
金藝鵬是野生動物迷,最喜歡的就是大熊貓,對它們“圓蓬蓬”的大臉和嬌憨的體態欲罷不能。他說,自己忘不了一個生命對人類產生依賴後的眼神,“拿東西去餵它的時候,非常聽話,跟人特別親。”那種互動總能觸動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把唐唐放歸成功的那一刻,感覺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說到這裡他幾度哽咽。大熊貓唐唐的項圈脫落後,故事沒有結束,金藝鵬透露了一個美好的續集:“我們的巡護員上山時看見它生了寶寶,大家很開心。我們不僅救了它,還幫它延續了小生命。”
前不久,金藝鵬的學生告訴他,唐唐回保護站看大家了。“身上一點傷都沒有,但現在是大熊貓交配的季節,它是雌性,可能有好幾個追求者,所以它看起來很累。我的學生正好在站上,給唐唐餵了兩個蘋果,它一點都不怕人。敲敲原來它喝奶的盆子,它立刻就會過來。吃完蘋果,它就在這睡着了。”金藝鵬不禁笑了起來。
採訪中,我常常想,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他堅持下去,最後或許找到了正解。在這個致力於守護自然生靈的團隊裡,每一隻動物都如同孩子般,它們在被人類救治與呵護的過程中,與人類產生深厚而溫暖的情感紐帶。這種情感,不僅體現人類對大自然和生命的關懷與尊重,也讓人類的存在本身變得更有意義。
本版文/本報記者雷若彤
供圖/金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