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穩定幣解救不了美債危機

美國債務危機正在擴大,川普政府在推出「大而美」減稅法案的同時,讓衆議院通過穩定幣法案,成爲市場的熱門話題。彭博資訊

美國債務危機正在擴大,川普政府在推出「大而美」減稅法案的同時,讓衆議院通過穩定幣法案,成爲市場的熱門話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減稅與開支法案施行後,將讓美國國債未來十年增加2.4兆美元,而美國國債目前已超過36兆美元,欲以減稅來減債,萬萬不可能。

美國政府債務不斷快速攀高,全靠持續發行大量美債,以債養債支撐,但政府赤字不斷擴大,問題更加深重。如今美元霸權地位因市場信心脆弱而動搖,美債不再是「無風險資產」。數十年來,投資人把美國政府公債視爲「終極安全資產」,現在聯邦政府債務已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2%,其中一大部分又將在未來數月展延,他國與世人對美債旺盛的胃口恐持續不了多久。原本沉睡的債券義勇軍已經醒來,於是傳統的美股、美債、美元的正向關聯性逐漸瓦解。

天文數字的美債是美國政府的燃眉之急,但沒有藥到病除的解藥,於是穩定幣應運而生,被美國政要視爲解決美國國債危機的曙光。「天才法案」(GENIUS Act)已在衆議院過關,穩定幣在參院通過後即將躍上國際貨幣舞臺,期望爲緩解美債危機提供助力。這種想法恐怕太過樂觀。

穩定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由私人銀行以信託方式所發行,錨定美元一比一。穩定幣被認爲價格穩定,因而可以成爲代幣,幫助解決美債短期流動性的燃眉之急,也有潛力再經由華爾街大型國際銀行共同運作,逐步取代美元成爲國際貿易與資本流通的替代貨幣。

穩定幣的發行可視爲美元霸權的有效延伸,有助於維持美元霸權地位,同時緩解美債危機。這是一廂情願的奇想。美國意圖將穩定幣轉化爲數字時代美元霸權的制度性基礎設施,但不足以解決美國資產的信心危機問題,如果世界經濟強權國家基於不信任或刻意去美元化,則穩定幣的發行也沒法緩解美國債的迫切危機,更有可能加速美元霸權的崩塌。關鍵問題是穩定幣的幣值完全倚靠發行公司的承諾,誰又能保證發行公司的承諾一定有效呢?

畢竟,所有的穩定幣發行公司換來大量美元后,並不是放在第三方帳戶託管,而是拿來進行投資,難免存在虧損風險。若有穩定幣發行公司買的企業債券爆雷,這家穩定幣公司就有可能被拖累甚至倒閉,這些年也有穩定幣公司因遭遇擠兌而爆雷的情事。

美國政府試圖通過穩定幣舒緩美債攀高危機,存在諸多限制和風險,未來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固然可使穩定幣市值增加,根據樂觀估算,每1美元從銀行流向穩定幣,將產生0.9美元的增量需求,如果因而形成債務循環,也擴大鏈上交易,美元大量回流穩定幣發行,且再購債,效益也有限。假設循環損耗率20%,理論上槓杆率可達五倍,即用存量美元支撐五倍美債規模,但美債與穩定幣的規模差距太過懸殊,當前穩定幣持有美債僅佔美債總量36兆美元的0.4%,即使規模增至預估的2兆美元,佔比仍不足6%,難以消化美債年增數兆美元的供給。

另一方面,即使美元銀行交易存款大量流向穩定幣,也將導致傳統銀行信貸能力萎縮,而推高美債短期需求,形成拆東牆補西牆的局面。何況現在市場對美元資產的系統性系風險有疑慮,而穩定幣依賴美債信用,若美債違約或評級下調,可能觸發鏈上擠兌。美國財政部也承認,穩定幣對美債的依賴可能成其脆弱性來源。所以,穩定幣像是美債危機的一劑止痛針,可爲債務續期爭取時間,但只是通過金融工程稍加延緩,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