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盤採油廠以綠爲筆,繪就生態新畫卷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澎湃浪潮中,勝利油田臨盤採油廠勇立潮頭,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於生產運營的每一處脈絡,憑藉創新協同機制,踏出一條熠熠生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創新賦能
匯聚綠色發展合力
“打破部門間的‘隔離牆’,實現資源共享與高效聯動,勢在必行。”臨盤採油廠黨委常委、副廠長李建民話語鏗鏘。近年來,該廠持續構建起一體化組織體系、工作機制與實戰平臺,讓各自爲戰的局面成爲歷史。
副總經濟師、安全(QHSE)管理部經理曹勝利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共商大計,任務部署會上分工明確、責任壓實,各項措施與完成時限清晰羅列。如此一來,資源互通有無、數據暢行無阻,問題治理效率與質量實現跨躍式提升。
專項整治工作中,一支精銳的專業化團隊組建而成,“單點突破”進階爲“全面開花”。專項整治工作羣實時追蹤,全過程監督無死角,每週排查情況彙總後,精準整改方案隨即出爐,確保閉環管理嚴絲合縫;精心編制的“兩清單”,配套考覈通知,從機關部門到基層單位,再到班站,考覈要求層層細化。
“對於未保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責任人,絕不手軟,督導通報與績效考覈雙管齊下。”曹勝利說,從嚴管控不僅激發了員工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工作熱情,也提升整體綠色發展水平。
節能降碳
點燃綠色發展引擎
近年來,臨盤採油廠產液量與注水量持續攀升,讓“雙控”工作負重前行。爲破局解困,該廠搭建統一規範、信息暢達、協同聯動的“雙控”運行機制,讓能源管理工作的數據收集與分析、指標預警與管控、項目制定與推進得以良性循環,能效項目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落地,注、採、輸、熱等全要素能耗結構一體化優化,高效完成油田下達的任務目標。
當前,光伏建設成爲臨盤油區減碳征程上的璀璨明珠。大蘆家大修隊等區域光伏電站已完成組件安裝,外線施工正如火如荼,預計12月完成光伏電站建設,裝機容量2.1兆瓦,併網後年發電260萬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1483噸;與華能攜手的單井分佈式光伏項目(第一批)10兆瓦,已完成6兆瓦組件安裝,按照“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原則,預計可使用400萬千瓦時綠電/年;唐莊泵站的0.139兆瓦光伏電站,預計年發電量17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97噸。
2023年,盤河聯合站餘熱利用項目供熱4萬吉焦,減少天然氣自用量 20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37噸……近年來,聚焦精細用氣管理工作,臨盤採油廠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天然氣自用量連續3年穩步下降,從2022年的815萬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711萬立方米,節能降碳成效斐然。
綜合施治
守護綠色生態家園
在土壤與地下水保護領域,臨盤採油廠對標政府“六項義務”,制定土壤隱患排查制度,編制自行監測方案。“我們通過定期開展土壤、地下水隱患排查,在臨邑縣和商河縣排查出的21處隱患,已全部治理到位。”安全(QHSE)管理部副經理張偉說。
在環境敏感區風險管控上,臨盤採油廠對河流、魚塘、高鐵、國道等敏感區內設備設施深入開展風險辨識,對高風險管道、單拉罐等分級管控,投資千餘萬元先後完成盤河聯合站外輸管線改造等6個隱患治理項目。
在深化甲烷逸散治理方面,臨盤採油廠依託有關項目,甲烷逸散量較2020年減少109萬標準立方米,逸散強度降低95.6%,超額完成油田下達的目標。同時,對涉及的10條縣管以上河流的40餘條鋼管線全面檢測,既提升了臨盤油區綠色生態發展水平,也爲員工羣衆築牢了安全健康防線。(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周國慶 李春林)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