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5月對美出口額暴跌三成 專家看好企業趁關稅空窗期出貨 6月有望回溫

受美國關稅衝擊,大陸海關總署9日公佈5月外貿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4.8%,增幅爲三個月最低。(路透)

受美國關稅衝擊,大陸海關總署昨(9)日公佈5月外貿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4.8%,增幅爲三個月最低;儘管中美在5月中達成日內瓦協議暫緩鉅額關稅90天,但大陸對美出口額仍暴跌34.5%,創下2020年2月以來近五年多最大跌幅。

5月進口按年減3.4%,亦遜於預期的減0.9%,減幅較上月擴大3.2個百分點。當月貿易順差擴大至1,032.2億美元。

界面新聞報導,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是受美國政府發起全球關稅戰下,近期外需整體放緩,以及去年同期出口基數偏高影響。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告訴香港經濟日報,進口主要體現了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商品價格的衝擊。

由於關稅影響的遲滯性,以美元計,大陸5月對美出口額仍大減34.5%至288億美元,減幅比4月擴大了13.6個百分點。大陸從美國的進口也進一步下滑至年減18.1%。

不過,大陸對歐盟、東協的進出口額今年前五個月均呈現增長態勢。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中美貿易戰固然導致了大陸對美出口大幅下跌,但是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強勁增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損失。

展望未來,王青預估,大陸今年6月出口貿易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原因是企業會利用當前中美休戰90天的窗口期再度「搶出口」,但他警告稱,全球貿易戰正在帶動外需全面下滑,下半年大陸出口有可能持續進入負成長區間。

張智威也提到,中國大陸外貿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此前貿易商爲了規避關稅風險紛紛搶先提前發貨,其影響將在今後慢慢體現。

聯儲證券在研究報告中分析稱,目前美國對大陸關稅稅率已降至30%,大陸與其他貿易伙伴面臨同等關稅水平,這預示着短期內「轉出口」需求將顯著減弱,大陸對美出口有望逐步回暖。不過,90天休戰期後,24%對等關稅能否繼續豁免尚存變數,同時,半導體關稅方案懸而未決,手機、電腦及半導體零部件等廿多種豁免商品的後續政策走向也不明朗,中美博弈對出口的擾動仍待密切關注。

中美貿易關鍵爭端之一的大陸稀土出口方面,據海關總署數據,5月稀土出口回升至5,865噸,較4月增加23%,但仍低於去年同期的6,217噸;至於出口流向數據6月中旬纔會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