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和“美”的賽道上,奔跑的是新質生產力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3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綠”和“美”的賽道上,奔跑的是新質生產力》的報道。
3月7日,本報推出深度報道《在南粵大地,“聽”見新質生產力的綠美旋律》,引起不少讀者的思考和共鳴。
綠美廣東是廣東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作爲其中一環,綠美工業是綠美廣東戰略在工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和實踐,聚焦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
作爲經濟總量連續36年領跑的“第一省”,被譽爲“世界工廠”的廣東,諸多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工業企業,在綠美工業賽道上已具備起跑優勢。
截至2024年5月,廣東省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00家、綠色工業園區1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0家;截至2024年6月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過2.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65億元,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
深耕智能音頻設備領域28年的深圳冠旭電子,智能耳機專利申請數量躋身全球第7名。這家手握勁浪、拜亞動力、戴森、骷髏頭等多個國際品牌代工訂單的製造業企業,近年來通過綠美工業實踐,不斷將自有品牌Cleer推向新的高度。
冠旭電子董事長吳海全認爲,綠美工業不是簡單建設綠色工廠或者美麗園區,而是一種融合生態友好與人文美學的產業哲學。
吳海全說,對冠旭電子而言,綠美工業的“綠”體現在綠色材料、節能生產方面,如由石頭和塑料製成的纖維耳機殼、來自廢舊鞋服的硅膠等。通過數字化轉型和能源監控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低碳化,通過購買綠電和優化能源管理,實現工廠和產品的零碳化。
綠美工業的“美”體現在產品設計、生態美學和社會責任上。通過綠色材料和創新設計,提升產品的質感和美學價值,激發消費者的分享意願;將工廠與自然環境融合,打造“森林中的工廠”,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通過賦能生產基地所在地區——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的經濟文化建設,將綠美理念與地方經濟結合,推動綠色消費。
“無論是‘綠’還是‘美’,都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都需要新質生產力的支撐。我們堅持走綠美工業路線,同樣豐富了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吳海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