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國遺作 國父紀念館出版「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

2025年3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ㄧ百週年,國立國父紀念館編撰出版《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國父紀念館研究典藏組提供)

今天(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國立國父紀念館日前出版《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在序文中表示,盼以此緬懷國父崇高理念,並感念長期鑽研孫中山思想的龐建國教授。

《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一書是將前國民黨立委、也是已故知名教授龐建國自2011年至2021年發表於期刊或專書之相關論文集結而成,依據主題分爲「理論探索」與「兩岸實踐」上下輯共12篇文章。其中,上輯「理論探索」收錄6篇文章,以「孫中山思想的特性與時代意義」一文揭開序幕;作者開宗明義表示,從意識形態比較研究的角度出發,孫中山思想具有3個思想建構特性:博大平正、調和持中以及彈性開放。

由於這3大特性,使得孫中山思想在作爲國家發展指導綱領時,授予後繼者隨着時代環境變遷而採取創新作爲的空間,讓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能夠與時俱進。也因此讓形成在百年之前的孫中山思想,現在看來不但絲毫不顯過時,反而展現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下輯「兩岸實踐」則着眼於海峽兩岸分治以來的發展歷程,作者發現無論是「臺灣經驗」的光芒或者是「中國模式」的崛起,都在告訴世人「當臺灣或中國大陸的發展路線依循孫中山思想推進的時候,都能邁開穩健的步伐,獲致良好的表現,而一旦背離了孫中山的國家發展理念,就會弊病叢生,招致困頓」。尤其在現今第三波民主浪潮全面遭遇挑戰,世界局勢動盪之際,孫中山思想恰可發揮解決這些弊端的啓發作用。

館方表示,本書作者龐建國生長在一個革命家庭,祖父因響應辛亥革命壯烈犧牲,父兄皆出身黃埔,對國家民族的熱愛,根植於血脈基因之中。他自小聽父親講述孫中山先生事蹟,陳炯明叛變炮轟觀音山,造成中山先生著作及參考書籍資料等付之一炬,令他聞之扼腕,在當時尚且年少的心中就立下志向,矢志爲夯實中山學說理論基礎,闡揚孫中山思想而努力。

龐建國夫人邱秀珍於代序文中寫道,「自從他離去之後,我經常在他的書房流連,撫摩書架上他的著作以及他所珍藏的書籍資料,終於明白,研究並闡揚孫中山思想就是他一生的志業。」

邱秀珍認爲,對於一位忠誠的孫中山信徒而言,紀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多年研究中山思想的心得傳揚出去。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之際,《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一書得以由國父紀念館出版,饒富紀念意義,也了卻她的一樁心願。

《建國宏規—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可視爲是龐建國生前力作《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國家發展研究的視角》一書的補述,該書已於2024年重印出版。館方也表示,讀者如果想了解龐建國勇往直前的人生故事,可參閱《永不放棄—龐建國紀念文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