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男子經常“趁熱吃” 食管癌找上門

閩南網4月14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呂培聰) 50歲的王先生(化名)怎麼都想不到,自己平時喜歡吃熱食,吃飯快,喝白酒,這些看似平常的習慣,竟會得食管癌。近日,王先生在泉州市第一醫院內鏡中心做了微創手術,兩週後痊癒出院了。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此次活動主題爲“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

幾個月前,王先生覺得吃東西的時候比較難下嚥,特別是吃乾飯或者饅頭、麪包之類的食物,儘管比較難吞嚥,但王先生的食量沒有減少,偶爾還是喜歡喝些白酒。最近,王先生感覺吃飯的速度沒有以前快了,“一直覺得堵堵的,還是去檢查一下比較放心。”王先生來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做了一個消化內鏡檢查,這一查,把他嚇壞了。

消化內鏡檢查發現他的食管中段黏膜病變,且病竈是食管環周病變,病變長度爲5cm,病理最後確診爲食管癌。消化內鏡中心護士長郭良福介紹,王先生和他的家人得知後非常焦慮,經過多方諮詢,原本都已經住進了醫院的放療科和胸外科,打算做開胸手術。但鑑於王先生病症發現及時,屬於早癌範疇,內鏡中心醫療團隊組織多學科進行會診,最後王先生決定做微創手術,避免開刀帶來的巨大損傷。

僅僅用了兩個小時,醫生採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根治性治療,便成功完整剝離病竈,最大程度保留食管正常結構和功能。手術後兩週,王先生康復出院了,還專程爲醫生護士送來兩面錦旗。

提到科學防癌,郭良福介紹,食管早癌常無症狀,但通過胃鏡篩查可實現早診早治。一般來說,如果出現吃東西吞嚥不順,特別是饅頭和餅乾之類不易咀嚼的食物;或者出現吃東西下嚥的速度減慢或者停留;在吃飯時胸後骨持續疼痛,就有可能是食管癌的症狀了。此外,通過消化內鏡還可以篩查到食管癌、胃癌、直腸癌、結腸癌等消化道癌症。

醫生提醒,預防食管癌,要儘量少吃醃製食物,多吃新鮮果蔬;注意飲食溫度,喝水喝湯的時候,儘量要等溫度降到60℃以下再喝;年齡超過40歲,或長期吸菸、飲酒、吃燙食、吃飯快的人羣,建議要定期做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