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10億元科創基金 武漢理工搭建成果轉化高速通道

4月12日,武漢理工大學首屆科技成果投融資峰會舉辦。峰會以“四鏈融合 數智賦能 全力打造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撐行業發展新高地”爲主題,搭建起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成果轉化高速通道。

會上,武漢理工大學聯合長江產業集團發起設立的武理科創基金正式啓動,基金目標總規模10億元。該基金聚焦硬核科技、未來科技等領域,以直接投資方式重點投向武漢理工大學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技術創新成果、重大裝備突破等項目,以及武理工校友創辦的各類優質企業。

現場,共建武漢理工大學概念驗證中心,武漢理工大學與金融機構科技金融戰略合作、武漢理工大學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類項目簽約。武漢理工大學與14家單位簽署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協議,簽約金額4.37億元。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推動科技資源、產業資源、金融資本高效對接,推動更多技術推廣應用、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從而形成產業,共同探索以高水平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張鑭表示,科技廳將聚焦推動科技金融有效支撐成果轉化,暢通成果轉化鏈條,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讓更多“從0到1”的突破轉化爲“從1到100”的飛躍,爲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注入澎湃動能。

作爲長期奮戰在交通建設一線的“老兵”,湖北交投集團首席技術專家詹建輝說,唯有以產業鏈爲根基、創新鏈爲引擎、資金鍊爲血脈、人才鏈爲支撐,方能破解行業“卡脖子”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校企合作的深度實踐。

“理工知鏈-面向科創成果轉化的智慧大腦”項目同期發佈,該“智慧大腦”基於300萬條規模以上企業數據、20萬項高價值專利、3萬條區域產業動態數據及30萬項高校科研成果,研發出深度學習的“理工知鏈”大模型,助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記者 吳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