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AI客服尚不成熟,不要過早關閉“轉人工”

AI客服轉人工有多難?

近日,媒體記者現場直播實測22家平臺APP,聚焦金融、支付、電商、出行、票務和遊戲等領域,發現大多數熱線都由AI客服接聽,且不會明確提示可轉人工客服。有APP轉人工需等待兩分三十秒以上仍不成功;有的則需要跨越六級電子菜單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選項;還有APP無法接通人工客服,只能通過APP內部或小程序提交相關訴求。

儘管AI客服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但對於用戶來說,AI客服貌似有問必答,但在很多時候都是答非所問。究其原因,AI客服預先設定的“話術”不足以滿足所有用戶的實際訴求,縱使禮貌有加,也難免因“聽不懂人話”而令人崩潰。

對於智能客服 “雞同鴨講”、步驟煩瑣的人工客服“鬼打牆”現象頻繁出現,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爲,很多時候從AI客服轉人工的時間超過一分鐘,就可能引發消費者的不良情緒,如果等待的時長在合理範圍內、能讓普通消費者能接受,就需要相關APP自動轉人工。“對此他建議,AI 客服抵達人工服務的總時長應合理控制並制定行業標準。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人性化交流”纔是客服的價值所在。客服的意義在於服務客戶,滿足客戶實際溝通的需要。當用戶尋求人工客服介入時,多半是遇到了AI客服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隱藏的入口與繁瑣的設計,實際上是將用戶拒之門外。客服本來是爲了解決問題,當客服本身成了問題,企業的形象不免大打折扣。

“聽不懂人話”的AI客服,看似科技發展過程中的陣痛,實則暴露出一個嚴肅的問題:科技應用應該以人爲本,而不是以人爲壑。在完善對話模型,引導AI客服“聽懂人話”的同時,企業更應該能聽懂來自用戶的需求。無論AI客服如何發展完善,都難免會有無法覆蓋的個性化服務需求,“一鍵轉人工服務”因此不可或缺。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