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產保供、大單頻現、海外市場拓展提速……滬市公司一季度產能訂單雙迸發
財聯社4月14日訊(記者 崔銘 實習記者 曾家奕)近日,滬市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5年一季度經營數據與重大合同簽訂、項目中標公告。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表現出較爲強勁的業績增長態勢;能源行業煤炭供應及發電量保持穩定增長;基建領域重大工程簽約與項目推進彰顯行業韌性;科技創新相關企業持續推進研發投入,新質生產力動能逐步釋放;同時,還有很多滬市上市公司加快海外市場拓展步伐。
2025年一季度,滬市能源行業上市公司通過強化生產調度與技術創新,穩產保供促發展。
中國神華(601088.SH)表示,2025年公司計劃商品煤產量3.348億噸,煤炭銷售量4.659億噸,發電量2,271億千瓦時,均高於2024年實際水平。
長江電力(600900.SH)表示,根據公司初步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烏東德水庫來水總量約167.05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偏豐12.50%;三峽水庫來水總量約555.19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偏豐11.5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境內所屬六座梯級電站總髮電量較上年同期增加9.35%。
華能水電(600025.SH)表示,公司2025年一季度完成發電量212.9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22%,上網電量211.0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42%。
滬市基建類上市公司則同步發力,重大項目簽約金額屢創新高。
據悉,2025年1-3月中國交建(601800.SH)中標國內10億以上主要項目金額合計約211.43億元。中國鐵建(601186.SH)近期中標重大項目金額合計約372.25億元。中國化學(601117.SH)2025年3月新籤合同額597.90億元,同比增長60.71%,其中,國內合同額547.14億元,境外合同額50.76億元。
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滬市上市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形成新增長極。
以兆易創新(603986.SH)爲例,近期公司所處半導體行業下游市場需求有所回暖,2025年一季度,受益於國家一攬子刺激措施等原因,消費領域需求得以提振;受益於AIPC等終端對存儲容量需求的帶動,公司產品在存儲與計算領域實現收入和銷量大幅增長;網通市場也實現較好增長。
瑞芯微(603893.SH)方面則表示,今年第一季度AIoT市場需求超預期。公司因應AIoT發展趨勢,對AIoT多產品線進行專業化、精細化運營,在下游AIoT多領域的推廣效率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此外,部分滬市企業以 “一帶一路” 爲紐帶,通過技術輸出、產能合作等方式加速國際化進程。
中國中免(601888.SH)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免國際有限公司與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拓展同仁堂國藥的海外市場,重點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東南亞地區。
璞泰來(603659.SH)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與海外客戶簽訂合作備忘錄,標誌着公司爲客戶提供“材料+設備”完整解決方案的新型商務模式已獲得海外客戶的高度認可,憑藉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公司控股子公司將有望進一步積累豐富的海外交付經驗,爲公司拓展海外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