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上野下】包子逸/一刻值千金

圖/包子逸提供

早期街頭營業場所的堂號往往是門楣上的店名招牌,「堂」本有廳堂、居室之意,無論字形與聲韻,都得以讓人輕易想像某種莊重的空間氣氛。老派經營者不明說自家堂號經營的是什麼生意,所以某某堂可以是中藥鋪、糕餅店、茶館、餐館或文房,你只能上前探它一探,自行琢磨此堂經營的內容。

隱而不宣的古意式微,現代宣傳走的是大聲公路線,吾家附近有些壓克力看板經常只簡約而斗大地寫着「花」、「牀」、「水電」或「檳榔」,務求老嫗能解。

一個濛濛的雨天,在老城窄小的騎樓走着,途經一間老字號「華文堂」,各種色澤材質的印章陳設在玻璃櫥櫃裡,乍看之下爲刻印鑄字專業,踅到轉角回頭再端詳,見到牆上一枚手剪的碩大「囍」字,筆畫厚實,金黃燦爛,忍不住多看兩眼。

好久沒看到傳統喜幛上浮貼用的剪字了啊,從環繞「囍」字的喜帖判斷,此堂亦擅長廣告印刷,並且懂得古老的剪字工法。囍字上方掛了一幅橫匾「一刻值千金」,「一刻」雙關,意指時間,也是手藝。

忽而想起兒時我在課堂裡學過剪紙,剪的是賀年用的「春」,色紙薄軟,剪完需找一本厚厚的書重壓幾日,糊上窗玻璃比較平整好看。

早期婚宴祝賀的巨型「囍」字使用特別硬挺的金紙剪裁而成,只是我沒想到紙材強悍到可以撐過雨都溼漉漉的季節,既不色衰亦無鬆弛,似乎比誓言更不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