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來源:中國網

匠心聚,百業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工匠精神及其培育,把爲強國建設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作爲重要任務。新質生產力作爲先進生產力,是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在其發展過程中,人是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這要求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準確理解工匠精神與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耦合性

在新徵程上,弘揚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得益於二者間存在高度的耦合性。

二者都體現了對勞動者的更高要求。勞動者素質關乎國家和民族發展。工匠精神既是一種精神品格,更是每個不甘於平庸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工作中對自身的勞動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具體來講,就是要求自己能夠以執着專注的定力,擇一事終一生,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幹一行鑽一行,以一絲不苟的嚴謹,偏毫釐不敢安,以追求卓越的豪情,向着更高的目標奮勇攀登。與此同時,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勞動者面對的往往是更爲複雜的生產技術、更爲高端的設備儀器以及更爲精細的生產流程,這要求勞動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勞動素質,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者均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工匠精神注重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以精湛技藝和不懈努力,爲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羣衆的信任和認可,切實爲增進人民福祉貢獻力量。新質生產力同樣是爲了讓人民羣衆過上更好的生活,它的每一次突破,都會爲滿足人民羣衆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提供支撐。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限制,讓更多優質資源惠及更廣泛人羣。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興起,新的行業、新的崗位應運而生,吸納大量就業,提高勞動者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者統一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國式現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現代化領域的新詮釋,是億萬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一偉大實踐,爲弘揚工匠精神、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和無比深厚的成長土壤。同時,工匠精神與新質生產力共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需要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勞動羣衆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一件件大國重器、一項項高精尖技術、一個個超越人類極限的工程落地,又需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

深刻把握弘揚工匠精神對新質生產力的價值意蘊

工匠精神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是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在長期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寶貴品質。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對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弘揚工匠精神爲新質生產力厚植人才根基。當今時代,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有助於在全社會營造出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濃厚氛圍,引導人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堅守黨的勞動立場,在勞動中成就精彩人生、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同時,有利於發揮勞動模範、大國工匠的引領示範作用,激勵着更多勞動者,尤其是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廣大青年,毅然踏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不斷積累知識、提升本領,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力軍。

弘揚工匠精神爲新質生產力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自古以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古代的四大發明,還是“新四大發明”,都是工匠們在創新道路上留下的堅實足跡。弘揚工匠精神有助於激發工匠們的創新創造活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助推前沿科技融入具體產業與產業鏈條,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弘揚工匠精神爲新質生產力堅定發展信心。在發展的征程中爬坡過坎、攻堅克難,提振人們信心至關重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新質生產力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始終鼓舞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在當前複雜形勢下,弘揚工匠精神能夠堅定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它以專注執着爲基、精益求精爲翼、創新進取爲刃,全方位助力我們錨定新質生產力發展目標,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持續奮進,贏得發展主動權。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工匠精神

堅持黨的領導,做好頂層設計。黨的領導是弘揚工匠精神,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本保證。黨始終勇立時代潮頭,憑藉着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對社會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精準把握社會發展脈搏,爲弘揚工匠精神指明方向。黨具備強大的動員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夠匯聚全社會力量,爲弘揚工匠精神注入強大動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落實主體責任,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水平,想方設法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另外,不斷完善工匠選樹、使用、評價、激勵等體制機制,做好各類勞模工匠評選表彰工作,提升工匠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增強工匠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激發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主體意識和主人翁精神,激勵廣大勞動者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成就夢想。

強化教育引導,培養優秀人才。作爲一項長期性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而教育是培養優質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學校教育,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構築堅實的人才儲備。學校要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自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時代發展要求,堅持智育與德育相統一,從學生綜合素養的養成規律出發,有針對性地將工匠精神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發揮制度建設的指引作用。精心設計與優化學校課程,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思政課、勞動教育課、專業技能課、創新創業課等課程,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同時,進一步強化育人力量,邀請優秀校友、勞模工匠等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技術專長和職業成就,將黨的聲音、工匠精神及先進發展理念傳遞給青年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勞動觀。另外,開展好實踐活動,通過走訪工匠、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深入感悟工匠精神,並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努力學好本領、增長才幹,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凝聚社會力量,營造良好氛圍。勞動者成長成才受到社會人文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需要凝聚社會力量,弘揚好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助力勞動者成爲高素質人才。一是工匠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創造者,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廣大勞動者應見賢思齊,提高勞動素養,增強勞動技能。二是企業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引導全體員工以工匠精神爲指引,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同時,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對秉持工匠精神、在產品質量和工藝創新上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三是各行業協會應積極組織開展技能競賽、技能培訓等活動,爲廣大從業者搭建互動交流平臺,讓他們在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和技術技能水平。四是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主動深入到各行各業之中,加大對新時代工匠的宣傳報道力度,展現新時代工匠風貌。文藝工作者應聚焦工匠羣體,創作一批小說、音樂、電視劇、電影等藝術作品,講好工匠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和力量。

(作者:樊雲青,肖潤花,嚴辰辰,單位: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本文系江西省社會科學“十四五(2024年)”基金項目:新質生產力視域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項目編號:24KS46D)和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2023年度學校校企合作專項課題“校企協同育人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XQZX-23-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