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性平調查報告」權勢性騷增 57%女性曾遭性騷、申訴率低

由左至右立法委員林月琴、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性平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政民、臺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記者李青縈/攝影

醫界權勢性騷嚴峻,臺北市醫師工會今公佈全臺醫師「性平調查報告」,其中異性戀女性有超過一半曾遭到性騷擾,是異性戀男性的9.6倍,然而申訴比例極低,多數是因爲沒以心力處理。臺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指出,住院醫師受訓時跟主管是稱呼老師、學生,但在法律上屬於勞工,現行申訴制度並不友善。

根據調查報告,57.4%的女性曾被詢問過關於結婚或孕產育兒打算的問題,而男性僅有25%。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性平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政民指出,女性遭遇此問題是男性的4倍,因上級主管擔心懷孕育兒影響工作分配,玻璃天花板問題仍在,跟七年前調查相比甚至更加嚴重。

另針對性騷經驗的調查,異性戀男性中僅有12.2%曾遭遇性騷擾;而異性戀女性則有高達57.1%。於政民說,女性與性少數男性最容易遭遇權勢性騷擾,其中願意申訴比例極低,異性戀男性無人申訴,異性戀女性也僅有5.7%。常見理由如「沒時間或心力處理」佔66%、「情況未達需尋求協助的程度」佔62%、「申訴也無濟於事」佔55%、「缺乏足夠證據」佔48%。

黃韻如說,年輕住院醫師還不是獨當一面的專科醫師,還在接受專科醫師訓練,跟教授間還是以老師、學生相稱,但是法律上還是勞工,醫院場域中身份複雜。一旦遭遇權勢性騷,年輕醫師不敢申訴,會擔心未來考專科醫師時是否會針對、影響職涯發展,希望可以建立申訴前的緩衝諮商機制。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2023年性平三法正式上路,但是醫療體系仍是保守體制,呼籲院內性騷調查事件應該要有外部專家,也要實務工作者,同時專家名單應公開透明,並且受過性平訓練;發生性平事件時被調查人員應該先調離職務。她指出,不少某些專家發言毫無性平觀念,應該先接受相關教育;自己也規畫在這會期提出性平法修法。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性平委員憑單應公佈,否則申訴人如何確定,委員中不會有涉嫌權勢性騷的教授。於政民呼籲,現行申訴制度應該重獲當事人信任,性騷事件評議委員應該要有規定外部委員比例,並且讓訴者看到加害者確實受罰、調離原職位。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調查共耗時一年,蒐集487位有效填答,以西醫與醫學系學生羣體爲主,佔64.5%。受訪者平均年齡32.35歲,其中女性佔比61.4%,多數填答者爲異性戀,佔82.34%。

調查顯示曾遭遇性騷掃比例。圖/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