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胃病元兇!消化科主任:3招根除法,7天見效不復發

都說十胃9病,尤其是現在受大環境的影響,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胃部疾病發生率越來越普遍,除了這些以外,那真正導致胃部疾病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是幽門螺桿菌。看到這很多人會想到胃部疾病的出現,不是因爲不良的飲食而導致腸胃消化不良引起的嗎?怎麼又變成幽門螺桿菌了呢?

不良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長期暴飲暴食會導致胃部疾病。但是由統計一發現絕大多數的胃部疾病,甚至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呢?爲什麼它的出現會直接導致胃部疾病呢?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主要存活於我們的胃部,一小部分在口腔內也可存活,

幽門螺桿菌作爲一種細菌,其傳染性極強。主要表現形式是“口口相傳”或者“糞口相傳”兩種傳播方式,其傳播速度極快。

也就是說,如果家庭中某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其餘的家庭成員也會被傳染。

胃病多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

如何判斷有沒有被感染幽門螺桿菌呢?身體會有哪些症狀呢?

口苦、口乾、口臭的情況,當幽門螺桿菌進入胃部以後,會直接對腸胃功能造成影響,導致胃部消化能力受阻,常見的表現病症是口臭。

上面我們說到幽門螺桿菌主要存在於我們的胃部,當然除了胃以外還在口腔內存活一小部分,因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還會伴有口乾、口苦的症狀。

胃脹、打嗝的情況,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胃部消化功能受阻,消化能力變慢,食物來不及及時消化,會出現消化不良,胃脹,打嗝的症狀。

所以如果你也經常性的出現上面兩種或者三種情況的話,短時間內可以緩解,可能是飲食不當吃多了導致的,但若長期如此得不到緩解,就要考慮是不是幽門螺桿菌找上門了。

最好的檢查方式就是去醫院做個呼氣檢測,若被確認是感染了,就要遵照醫囑接受治療,觀察下腸胃中是否也出現了幽門螺桿菌的情況。

胃潰瘍,胃潰瘍絕大多數是因爲幽門螺桿菌導致的。

當幽門螺桿菌進入腸胃後,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分泌刺激的蛋白,綜合胃部分泌的胃酸,提高胃中的PH值,進而對胃壁上的上皮細胞造成刺激,影響胃黏膜的分泌,胃部得不到胃黏膜的保護,進而出現胃潰瘍。

除了上面這幾點以外,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身體還會有哪些不適症狀呢?

幽門螺旋桿菌有哪些危害?

千萬不要小看幽門螺桿菌,要知道世衛組織已經把幽門螺桿菌定爲了致癌物。

胃炎:胃部一旦被幽門螺桿菌入侵,會對腸胃壁造成刺激,破壞胃部正常的胃黏膜,導致慢性胃炎。所以當發現胃部不適的症狀總是反反覆覆無法除根,就要懷疑是不是幽門螺桿菌的原因了。

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要知道胃黏膜本身是不會有炎症的,但若受到外界細菌入侵,比如幽門螺桿菌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導致炎症出現。

胃部長期處於炎症刺激下得不到緩解,無法正常分泌胃黏膜,就會引起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一般患有這種疾病的表現症狀是噁心,嘔吐,腹脹或者排出黑便等情況,所以當你也經常性出現這種情況時,而且長期得不到緩解,建議就醫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癌:幽門螺桿菌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它並不能直接導致胃癌,只是會增大患胃癌的概率。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會比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得胃癌的機率更大,大概會增加到2~12倍左右,

幽門螺桿菌會刺激胃壁,影響正常胃黏膜,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若長期得不到治療,炎症會進一步發展成腸化生,再進一步可能變成異型增生,最後就發展成癌變。

即便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爲幽門螺桿菌並不會直接癌化,從幽門螺桿菌到胃癌需要經歷一個很漫長的時間段,只要在這個時間段內,也就是發生異型增生之前,阻止幽門螺桿菌進一步惡化,徹底殺菌,就可預防癌變。

提醒:想要徹底殺菌,謹記這3點

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若長期得不到緩解,這種細菌可能會陪伴你終生,稍不注意會增加患兒的機率。

而且幽門螺桿菌的傳播能力極強,那麼又應該如何預防徹底殺菌呢?

及早發現

想要做到徹底殺菌,最重要的就是出現不適症狀時,要及時就醫做正規檢查,已確認是不是幽門螺桿菌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去醫院做胃部檢測前要停止使用影響尿素酶活性的藥物,至少兩週。這樣做可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一旦檢測結果出現陽性,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將幽門螺桿菌徹底殺死。

積極治療

就目前醫療技術來看,想要徹底殺死幽門螺桿菌,在臨牀上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想要徹底根除,就需要患者和醫務人員之間的積極配合了。

一定要謹遵醫囑,按季按量服用藥物,千萬不可因爲症狀好轉而停止用藥,最終會導致前功盡棄,反而使幽門螺桿菌更加猖獗。

除此之外還要遵照醫囑按時複查,避免二次復發,以便醫生觀察藥物治療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若不能以便醫生做出更加合理的治療方案,

預防感染

除了早發現早治療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外,對日常習慣和衛生條件等狀況也應作出調理和改善,防止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做到從源頭上將幽門螺桿菌徹底扼殺。

上面我們也提到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有兩種,而且極易傳播,這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不妨選擇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公勺。

此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餐前便後勤洗手;尤其是家裡有寶寶的家庭,因爲孩子咀嚼能力發育尚未完善,有些家裡老人會選擇自己咀嚼的方式,然後再給孩子吃這種方式,無疑會加重交叉感染,而孩子的抵抗能力又差,這種方式千萬要避免。

飲食生活的無規律,外邪入侵,體內寒氣增加,膽汁減少,食物很難消化,並且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 破壞,形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繼續上行對食管黏膜憑障也產生破壞,根 在膽

看看,你是不是這樣,符合這個情況,既然知道了膽囊的不舒服,就應該好好待它,呵護它,閒暇之餘到蘇北灌南鄉下采摘點灌南|苦菜,去除枯葉,煮點苦菜紅糖湯,趁熱喝,平時吃飯注意節制些,少吃油炸辛辣油膩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情,晚上儘量早一點休息,不要太遲。

此外,幽門螺桿菌最致命的弱點就是不耐高溫,因此定期對餐具高溫消毒,日常用溫水漱口等,都可以有效避免幽門螺桿菌的傳染。

結語:幽門螺桿菌是唯一可以在胃部存活的致病菌,嚴重的威脅着我們的健康,而且可誘發多種胃部疾病甚至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要時刻注意個人衛生,增強自身免疫力,從根本上杜絕病菌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