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本科擴容,更多孩子有望走進“好大學”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於忠寧

3月8日,北京大學發佈消息,今年該校將增加150個本科招生名額,新增計劃將重點圍繞國家戰略急需、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緊密結合學校規劃發展方向、突出北大優勢北大特色,主要依託元培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以及臨牀醫學專業進行培養。

3月7日,武漢大學表示,2025年該校將進一步擴招本科生,計劃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額將重點面向國家急需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着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

記者梳理髮現,近期,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雲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宣佈本科擴招計劃。新增的計劃均面向國家急需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培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

這些高校的一系列動作引發廣泛關注。多所高校公佈“擴招”計劃,是對“優質本科擴容”政策要求的具體落實。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2月17日,教育部關於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認真落實優質本科擴容工作。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推進優質本科擴容,進一步增加“雙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在去年擴招1.6萬人基礎上,今年力爭再增加2萬人。

隨着多所雙一流高校官宣本科擴容,這一話題迅速成爲社會討論的教育熱點。不少受訪者認爲,這一政策將爲更多孩子打開一扇通往優質教育資源的大門,給更多人“上好大學”提供機會。

我國教育領域長期存在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問題。我國高考報名人數從2019年到2024年已連續6年超過1000萬,2024年達到1342萬。而雙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計劃並沒有相應增加,這導致優質本科錄取資源持續緊張。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滿足受教育者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優質本科擴容”成爲必選項,這既能緩解個體焦慮,也有利於優化高等教育佈局,培養能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發展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對媒體表示,新一輪擴招有“質的提高和結構調整”的要求。我國正在加大對國家急需的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力度,這是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服務教育強國戰略的務實之舉。

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認爲,優質本科擴容不是簡單的數量擴張,而是通過增加高水平教育資源供給,縮小區域、校際差距,推動教育公平與質量並進。“優質本科”的核心在於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的專業設置,如促進人工智能與理、工、農、醫、文的交叉應用,以及加速建設科技與人文協同、醫工融合等特徵的新興學科。

對於雙一流高校本科擴容,有部分網友擔心,這會稀釋優質教育資源,加速學歷貶值。對此,有關專家認爲,這一輪擴招的重點是“優質”,通過供給更多的優質本科資源,實現對強國建設的人才支撐作用,而並非所有高校盲目擴張。

也有專家提醒,相關高校在確定擴招規模時應當進行科學、嚴謹的論證,考慮教師配置、學科優化等方面問題,以保證培養質量。高校可以將擴招作爲契機完成專業調整和學科優化,滿足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