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協作共建聚合示範區 高德打車探索出行產業治理新路徑
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協作,協作帶來共贏。近年來,中國出行產業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浪潮下,迎來新一輪變革。高德打車憑藉其聚合生態模式,通過與政府深度協作,探索出一條聚合模式下“治理有方、服務提質、產業共榮”的創新發展路徑。從濟南到天津,從技術創新到行業治理,聚合示範區的建設不僅爲出行行業注入新質生產力,更成爲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共建
——政企協同,共建出行產業新生態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關係,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爲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指明瞭方向。
過去一年,高德打車積極聯動行業主管部門,不斷深化政企協作,相繼啓動了天津、濟南聚合示範區建設,逐步形成了以政企協同爲核心,多方參與、分工明確的出行行業治理新模式。
在此模式下,政企協作、分工明確:政府主導規則制定、行業協會監督指導、網約車企業落實承運責任,而聚合平臺被定位爲“技術搭檔”和“生態質量牽引者”,這一模式從源頭把控服務質量,實現了“政府管平臺、平臺管企業”的治理閉環。
“全國有大大小小約400家網約車平臺,聚合平臺利用自己的優勢給其中的小平臺引流,實現了乘客的消費選擇權。因此聚合平臺雖然自己不是網約車平臺,但在網約車市場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會長、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法學教授張柱庭說。
在政企協作的不斷深化中,聚合平臺的健康發展爲行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標準,成爲傳統出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杆。
共享
——提升服務,共享出行產業新勢能
“線上平臺大流量,線下服務正能量。”這是聚合平臺得以高速發展的關鍵所在。爲了提升出行行業服務水平,高德打車以監管規則和行業標準爲指導,建立起立體、完整的評價機制,從安全、效率、體驗等多維度衡量合作伙伴的月度綜合服務水平。
對優質企業大開發展的“綠燈”,對違規者嚴格清退,對需改進者發出警示,這被形象地稱爲是爲網約車聚合生態豎起“紅綠燈”。
“各企業的標準不一樣,技術水準也不一樣,通過聚合平臺的規範要求,能把各企業帶到比較高的同一個水準,或者相互接近的一個水準,對出行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深圳大學教授韓彪說。
爲此,高德打車也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高德打車每月在各城市爲綜合服務水平排名前三的合作伙伴添加“五星平臺”專屬標籤,爲乘客在選擇服務時擁有更豐富的參考維度;每月設立專項獎金,激勵合作平臺提升服務質量。例如暑期期間,平臺將空調使用、車內衛生等乘客體驗指標納入考覈,對零投訴的平臺給予現金獎勵,推動各合作方優化服務管理,保障乘客清涼舒適的出行體驗……
通過動態考覈與正向激勵,引導合作伙伴持續關注乘客的出行體驗,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服務更好了,行業更規範了,出行產業的新勢能自然也就充分涌現。以及時用車爲例,2018年接入高德打車後,藉助聚合平臺帶來的技術和流量,線下服務優勢快速釋放,2022年實現全年營收破億,累計服務超2000萬人次,並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近50億產值。
共贏
——多元共生,共贏出行產業新未來
網約車行業是一個新業態,多數參與者都是中小企業,在與超大型企業競爭中,缺乏技術、資金、品牌影響力,難以憑一己之力與巨頭抗衡。而聚合平臺開放的流量、技術,可以讓中小平臺在市場競爭中充分釋放自身優勢,取得一席之地。
聚合生態不是簡單的相加組合,而是通過市場及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多元共生,合作共贏。企業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拓展市場份額、推動技術創新;用戶可以提高出行便捷性、降低出行成本、提升出行體驗;行業治理也能通過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形成長效化治理路徑。
數據顯示,在聚合生態下,高德地圖上提供打車服務的生態夥伴近三年複合增速超過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月峰值單量超10萬。
這種模式更催生產業鏈協同效應—山東2萬臺新能源車投入網約市場,浙江培育優質出行生態,深圳打造巡網融合樣本累計服務2200萬人次。
從重大活動保障到日常出行服務,從技術創新到治理升級,在這樣一種多元而和諧的生態中,市民的出行便利、中小企業的繁榮、就業市場的擴大、監管效能的提升,都不斷接近“最優解”。
(大衆新聞記者 王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