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進程加速,汽車界人大代表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發展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 2025《政府工作報告》正式發佈。其中提到,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當日,多家來自汽車界的兩會代表暢談對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常見載體的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看法,並帶來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人形機器人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其在國內發展尚處於初步階段,存在技術難點有待攻克、落地應用存在障礙等課題。因此,他建議加快政策規劃、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加快示範應用進程多措並舉加速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到具身智能非常有前瞻性。何小鵬在帶來的建議中表示,機器人可分爲五個智能等級,其中L1級(完全由人控制)、L2級(基礎輔助智能)、L3級(具身智能和訓練監督)、L4級(自成長智能)和L5級(完全自主智能)。當前,人形機器人還接近自動駕駛的L2初級階段,但都期望儘早實現可量產可實現商業價值的L3初級能力。

何小鵬建議,參考新能源汽車產業初期市場培育的經驗,針對智能化程度高的L3級別通用人形機器人面向企業用戶(toB端)和個人消費者(toC端)的銷售,制定“L3級別通用人形機器人銷售補貼政策”,加速L3級別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普及和規模化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則表示,過去的傳統汽車只是一個運載工具,而如今的汽車正在向多功能平臺產品轉變,未來將演變爲具有多功能屬性的可進化智能汽車機器人。

當前,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已成爲車企爭相佈局智能化的新舉措。去年12月,廣汽集團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並計劃2025年實現自研人形機器人零部件批量生產,在廣汽傳祺、埃安等主機廠車間生產線和產業園區開展整機示範應用;2026年實現整機小批量生產,再逐步擴展至大規模量產。同期,比亞迪面向2025屆全球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團隊,研究方向涉及深度學習、感知、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狗等。此外,小鵬汽車發佈AI機器人Iron 、長安汽車計劃2027年前發佈人形機器人產品、奇瑞汽車聯合AI公司Aimoga 打造了雙足機器人產品Mornine。

太平洋證券研報提及,車企入局人形機器人領域可以實現技術同源,將車端算法複用至人形機器人上,預計未來隨着更多企業的加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將更加完善,商業落地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加快。

3月5日,A股人形機器人概念集體走強,機器人概念(003640)報5346.52元,漲幅1.55%。